一、養(yǎng)蠶前的消毒防病。通過認真打掃、清洗、暴曬、藥劑消毒,創(chuàng)造無污染的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。
首先對蠶室及四周進行全面打掃、沖洗,蠶室如果是泥地,要刮去1~2厘米厚的表地,灰頂用石灰粉刷。關好門窗,用1%的漂白粉液噴布消毒,用藥量每100平方米面積用1%的漂白粉液25千克,力求噴透,不留死角,并保持濕潤半小時以上。
蠶具在活水中洗凈、曬干,放入含有效氯1%的漂白粉液消毒池內浸漬消毒,消毒后的蠶具不要馬上曬干,要放在消過毒的蠶室內堆悶12小時,再拿到室外暴曬。
漂白粉是養(yǎng)蠶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消毒劑,它對病毒、細菌、真菌、原蟲等許多病原體都有較大的殺滅作用。漂白粉消毒宜在陰天或早晨或傍晚進行。消毒場所要防止日光照射‘和強風直吹,消毒液要澄清,可在消毒前 1—2小時配制,不宜過早,否則會失效。
消毒前先用清水噴濕墻壁和蠶具。漂白粉是白色粉末;要在陰暗干燥的地方密封貯藏。
二、養(yǎng)蠶的消毒防病。養(yǎng)蠶過程中,蠶卵或蠶兒本身會帶病傳染,周圍環(huán)境的病原體也會通過各種途徑傳入蠶室,單靠養(yǎng)蠶前的1次消毒不能確保蠶室、蠶兒無病,還必須加強養(yǎng)蠶期間的消毒防病工作。
(1)隔離淘汰病弱蠶。病蠶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體,成為蠶座傳染的主要來源。因此,平時要仔細觀察,蠶兒就眠前要嚴格做好提青、分批工作,對體質虛弱、發(fā)育遲緩的蠶進行隔離飼養(yǎng)或淘汰,以消除蠶座傳染的機會。
(2)進行蠶體蠶座消毒。蟻蠶、各齡起蠶、將眠蠶、將熟蠶是最容易感染蠶病的,所以在收蟻時,見眠前、餉食前和見熟后,各用1次防病一號(收蟻和1~2齡用小蠶防病一號,3齡至熟蠶用大蠶防病一號,用藥量每平方米面積1齡蠶用20~25克,2齡用30~35克,3齡用40~50克,4齡用50~60克, 5齡用60~80克)消毒。從3齡開始,蠶座內每天撒1次新鮮石灰粉,夏秋是細菌性病害的高發(fā)期,3齡起每齡還須添食1—2次蠶菌清或氯霉素。
(3)建立防病制度。每次除沙后用 0.5%有效氯漂白粉液或2%的新鮮石灰漿對蠶室、蠶具及周圍環(huán)境進行消毒。飼養(yǎng)人員在切桑、給桑前或除沙后都要洗手,并作到換鞋入室或腳踏石灰后入室。及時處理蠶沙,病蠶及病死蠶投入消毒缸內。
三、養(yǎng)蠶結束后的消毒。蠶期結束是徹底消毒的好機會?杉皶r對蠶室、蠶具用有效氯1%的漂白粉液新鮮石灰漿噴灑消毒1次,再進行打掃清洗,防止病原擴散傳播。 墊紙、墊草、草簇等垃圾應立即清理燒毀。要重復使用的方格簇、暴曬后貯藏在遠離蠶室的空房中,不到下期蠶上簇時不要去接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