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俊峰/辦公室主任
何為“山”?
我個人認為:山是由于地殼變化形成的高聳的部分。既然是高聳的部分,就有大小,就有海拔,就有多少,就有是否連片之分。
我打小就喜歡爬山。我出生在農(nóng)村,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(nóng)民。記得孩童時期,經(jīng)常三五個孩童相約,挎著小竹籃,一起去離村莊兩里多路的兩個連在一起的山頭挖野菜。山頭不大,也不高,所謂的海拔也只有兩三百米。山上除了有一些稀稀拉拉叫不出名字的樹木和灌木叢,最多的就是野花與野草,在野花與野草當(dāng)中生長著一些野菜。有一種形狀似韭菜,但根部卻有圓形的小蒜頭的野菜,我們稱之為“小蒜”。挖回去后,腌成咸菜,煮飯的時候蒸熟,再放點豬油,就是那時最好的下飯菜。我們?nèi)鍌小伙伴飛快地爬上半山腰,就分散開來,各自四處尋找這種野菜,等再聚在一起時,總要比拼一番誰的運氣好,誰的運氣差。有時碰到離山更近村莊的孩童們,他們一般都會驅(qū)趕我們,認為我們偷拿了他們家的東西。這時我們的眼力都很活,如果他們?nèi)松伲筒缓退麄兝碚,埋頭繼續(xù)尋找野菜,他們也不敢太過分;如果他們?nèi)硕,又非常強勢,我們只能打道回府。想想那時對爬山根本就沒什么概念,每次上上下下不知道翻了多少遍。再后來,上初中、高中,學(xué)習(xí)緊張了,山上的野菜也越來越少,當(dāng)然,生活條件好了點,大家吃的野菜自然也就少了,那以后就很少去爬山了,不過我一直非常懷念那種在山上放飛自我的感覺。
我喜歡爬山,所以參加工作以后,只要公司有爬山的活動,我能參與的,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。因為我認為登山是一種身心并存的體驗,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,不斷挑戰(zhàn)自己的極限,也能發(fā)現(xiàn)內(nèi)心深處對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。攀登山峰的過程,需要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(zhàn),是一種鍛煉自我、挑戰(zhàn)自我和磨礪自我的絕好機會與方式。有時候,山路陡峭,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踩實臺階,這時每一步都需要毅力和決心;有時候,遇到雨天,山路濕滑,不得不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之間。然而,不可否認,雨中登山的體驗是那么的別具一格?傊,無論何時登山,都能讓身體和意志得到一種錘煉。尤其是當(dāng)我們登上山巔之時,仿佛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。站在山頂,可以看到遠處連綿的山脈,在夕陽的余暉下,山峰猶如金子般光芒閃閃。腳下是一片廣闊的山谷,綠色的樹木鋪滿了整個山間,偶然會有幾只小鳥從空中劃過。那種跨越重重困難后,守得云開天明的喜悅之情便油然而起。
我喜歡爬山。在我看來,登山有兩種:一種是帶上家人或朋友,約好時間,帶好行李,就可以直奔目的地,不計耗時,不需攀比,輕松隨意;一種是團隊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活動,這時團隊成員就要講究協(xié)作與配合,不能隨心所欲,這種爬山不僅可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,提升團隊的士氣及組織能力,還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團隊協(xié)作能力、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。比較這兩種爬山,我更喜歡后一種。集體登山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山景、呼吸新鮮的空氣,更能享受隊友間的友誼和互助,F(xiàn)在,很多人都是過慣了城市喧囂生活,平時工作壓力、生活壓力大,缺乏必要的、持久的身體鍛煉,四體都變得慵懶起來。每次登山,總有人沒走多久便感覺腰酸腿疼,雙腿如灌鉛般沉重,漸漸速度開始慢了下來,團隊之間的距離也一點點地拉開,這時,隊友們的鼓勵和支持便不時地回響在耳邊。在吶喊助威加油的打氣聲中,那種團隊精神,那種互幫互助的情誼顯得格外珍貴。休息期間,聽聽山間潺潺的流水聲,大家都仿佛放下了包袱,卸下了面具,釋放了壓力,置身于這空靈幽靜的山間,人與人之間消除了所有的隔閡,盡情地暢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的瑣事。雖身感疲倦,但心卻放松安寧,這是喜悅與實現(xiàn)自我成就感、超越自我快樂感相互交織的使然,這種感覺讓人如癡如醉,流連忘返。
我喜歡爬山。登山能帶給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與感悟,讓我對生命的獨特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登山的歷程讓我明白,成長需要跨越困難和掙扎。只有經(jīng)歷了痛苦和不斷地努力,我們才能完成個人和團隊的成長。只有不斷追求進步和超越自我,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我喜歡爬山。有上山就有下山,所謂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,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就害怕了下山。因為下山時,我的膝蓋總是莫名的疼痛,階梯越陡、越多,膝蓋疼得就越是厲害。每次上山時,我的速度與耐力雖然不是最厲害的,但起碼也能排得上名次,可一到下山,我總拉團隊的后腿,想想都覺得有點慚愧。即便如此,也不能打消我喜歡爬山的樂趣!
我還是喜歡爬山。我認為高度是一種境界,攀登是一種追求,登山是一種“一覽眾山小”的胸懷和氣魄!人生就像是一條漫漫征途,在達到夢想的殿堂之前橫亙阻隔的是無數(shù)的群山。只有永遠不停止前進的腳步,一步步地堅持走下去,翻越這一座座巍峨大山,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