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利華/劍桿二車間
2008年,王玲進入安徽京九絲綢股份公司,經(jīng)考核合格后,順利成為準備車間的一名倒筒工。無論什么時候,她都面帶笑容,似乎沒有煩心事似的。熱愛工作,認真做事是她履職盡責、敬業(yè)愛崗的具體表現(xiàn),更是同事們對她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高度評價。
走進劍桿二車間,一進門左邊的角落里有兩臺倒筒機,這就是王玲開的機臺。正常情況下,是三個人交接班進行輪流看護和操作,但王玲卻一個人獨自開這兩臺車。每天早晨,她六點半就來到車間,一忙起來,經(jīng)常不能準時下班,只要有捻絲筒子,她都會留下來加班,直到筒子倒完才離開。
王玲對產(chǎn)質(zhì)量的要求非常嚴格。無論什么時候,她都要把車上的筒子全部接齊,再檢查一遍有沒有錠子出現(xiàn)故障,才安心吃午飯。因此,每天中午取飯的時候,她經(jīng)常是最后一個把飯盒拿走。夏天還好,飯菜不會很快變涼,但是寒冷的冬天她也是如此。有時候,帶班長提醒她,讓她吃完飯再干活,她總是笑著說:“沒事,我習慣了,一會我吃快點就好了。”
今年的夏季持續(xù)高溫,由于她的兩臺車在車間的角落處,離空調(diào)出風口比較遠,就顯得格外悶熱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她每天工作近十個小時,全身長滿了因熱毒引起的痱子。她的皮膚不怎么好,一撓就破,癢得難受的時候,她就用酒精涂抹來緩解。就這樣,她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,從沒有一句怨言。
有一段時間,由于劍桿二車間提花緞和人絲緞需要大量的人絲筒子,人絲都上在了王玲的機臺上,她的工作任務更重了,每天幾乎都是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量。人絲筒子的絲很少有斷頭,而且絲比較粗,基本兩個小時就能打滿一個筒子。相較于之前的原料絲,八個小時才能打滿一個筒子,大大縮短了倒筒的操作間隔。王玲不停地卸下打滿的筒子,并且打好關門結(jié),避免脫絲。打關門結(jié)時,需要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筒子,用右手去打結(jié)。人絲的筒子要比原料絲的筒子重,王玲的操作難度和強度都增加了不少。
超負荷的工作,讓她的大拇指出現(xiàn)了疼痛的癥狀。每打一個關門結(jié),都會讓她手指的疼痛再加重一次,直到疼得令她無法忍受的時候,她才向車間領導反映。領導體諒到她的辛苦,立即調(diào)了一名交接班的同事配合,這才減輕了她的勞動強度。王玲笑著說:“每到下班的時候,腳和腿跟不是自己的一樣,又疼又木,都不知道該怎么形容……”她的班長王寧也總是說:“王玲真是能干,是我們班的榜樣!”
王玲有兩個孩子,兒子已經(jīng)上大學了,女兒才上幼兒園。女兒一直都是由奶奶在鄉(xiāng)下照看的,由于聚少離多,女兒也不怎么跟媽媽親。王玲說,有一次回去看女兒,女兒在家門口和別的小朋友玩耍,看見媽媽來了,頭一扭跑進屋里找奶奶去了。還有一次,女兒在看電視,王玲就坐到她旁邊,不知道怎么回事,電視出現(xiàn)了故障,女兒弄不好,但她看了看王玲,就跑出去找爺爺了,王玲坐在那既尷尬又擔心——擔心以后女兒會不會一直這樣,會不會生媽媽的氣。
有時候,王玲長時間不回去,女兒又特別地想媽媽。前幾天,孩子的奶奶播放了女兒用電話手表錄的聲音:“媽媽爸爸,我想你們了,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看我?”王玲聽到后,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。如果把孩子帶在身邊,因為要上班,又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在家;如果讓奶奶一同來照看,老人家卻很難適應城市里的生活。“哎!走一步算一步吧。” 每次想到這件事,王玲只能這樣表達自己的無奈。
多年來,王玲憑借著出色的工作業(yè)績,多次被公司評為“優(yōu)秀員工”或“先進員工”?粗髽I(yè)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,王玲的工作熱情更高了。“我一定要加倍努力,做好本職工作,按時按質(zhì)按量地完成車間交辦的各項任務,為京九絲綢的輝煌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!”王玲簡單樸實的言語,道出的是她內(nèi)心最真實的愿望。
我們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知識,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故事,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(yè)精神,對上級的囑托立即采取行動,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務,在工作崗位上,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。做到這些,我們就是一名好員工,一名值得尊敬的勞動者! |